碳布
首先要说的是比较明显的碳布,
碳纤维是非常细的纤维,而要使用碳纤维材料首先得把这些纤维弄成布,才能一层一层铺上去,这也就是碳纤维布。
单向布(UD, unidirectional)
很多人认为单向布是不好的,便宜的,实际上完全不是这样。碳纤维是一束一束的,把碳纤维朝一个方向排成一排,就是单向布。这只是碳纤维的排列方式,与碳纤维材料本身的质量并没任何关系。
但因为单向布难看啊,所以有了所谓的大理石纹路,但很少人知道大理石纹路是怎么来的。其实只是外观的处理罢了,把碎的碳纤维弄到已经制造好的产品的表面,然后涂上树脂,抽真空,让这些碎的渣渣粘到上面,就是所谓的大理石纹路了。这种外观处理只达到美观效果,并不会对材料强度等方面起到任何实际的作用。
编织布
编织布就是常说的1K,3K,12K碳布了,跟碳纤维本身同样也没关系。1K的意思就是1000根的
碳纤维组成一份,然后编织起来;3K也就是3000根,12K也就是12000根,非常容易理解。
模量(Modulus)
简单的说,模量就是硬度。听到高模往往能想到更轻更硬,的确高模的碳纤维更硬,但实际并不是越硬的也就越好,车架的设计同时还会综合其他因素,比如舒适性,强度,这与硬度是相违背的。为了更好的理解,得把硬度与拉力分开讲解——
硬度(Stiffness)
硬度就是上面说的模量,有两块不同模量,同样大小厚度的薄板,在前方吊一根重物,模量高的材料,这块板发生的形变就会更小,也就是更硬。在需要更高硬度的地方需要高模量的碳纤维,比如五通。
强度(Strength)
同样还是上面两块薄板,但这回是固定着上下两端,然后用力往外扯。在被扯断时,需要用力更大的强度也就更大。
平衡
更硬的碳纤维强度会更低,受力变形更小,也就更容易被破坏。反之更软的碳纤维受力会更不容易被破坏。同时,更硬的材料吸震会更差,骑行的感受也就会更差。一个真正好的车架会在不同的部位使用不同的碳纤维,让整辆车做到刚性,舒适性的平衡。
树脂
涂树脂的方法有两种,一种叫预浸,另一种则是普通方法。预浸是在碳布粘到模具上之前就已经预先涂上了树脂;普通的方法是碳布在使用时,才涂上树脂。
预浸布的保存与使用比较麻烦,得低温保存,甚至固化之前的有效期会很短,同时固化时也需要高温高压。但这样做出来的碳纤维制品会具有更高的强度,